这是网友在评论区的留言,他是在2024年3月从事业单位退休的工作人员,到现在还是领取预发的养老金,一年多过去了,养老金二次核算还没有启动。等了一年多真的有点心急了。这种现象在部分地方的确还存在,也不是个别现象。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总有一天养老金重算复核会到来的。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是从2014年10月1日才开始实施的,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办理退休的工作人员,退休金是按照原来的规定计算。退休金包括了退休前本人基本工资按比例计发的部分和国家规定的补贴津贴等。按照老办法计发的退休金就是本人正式的退休金。
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参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到2024年1月到9月30日退休的人,养老金是按照新老办法对比计算。按照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于新办法计算的,按照老办法计算的待遇执行,这部分人领取的也是正式的养老金。
但在实际操作中,在201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工作人员,老办法计算高于新办法计算的是极少数,也就是说,基本上都是新办法计算高于老办法计算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按照新办法计算高于老办法计算的则是按照新办法计算的待遇执行。
但在十年过渡期内,按照人社部发(2015)28号文件的规定精神,新办法计算高于老办法计算的部分,要按照退休当年的比例计发。比如2015年退休的人,新办法高出老办法部分,计发比例为10%,2016年退休的人,计发比例为20%,在2024年1月到9月30日退休的人,计发比例为100%。
从理论上来说,在2024年1月到9月30日办理退休的人,由于新办法高出老办法的部分是按照100%计发,相当于就是按照新办法计算。但在2024年3月办理退休的中人,按照时间节点规定的计算办法还是要按照制度规定执行,所以还是要按照新老办法对比计算。万一老办法计算高于新办法计算的,还是要按照老办法计算的待遇执行。虽然这种结果不会出现,但也还是有一个万一的问题。
2024年已经是十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但部分地方由于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因素,在2024年办理退休的人,还是按照老办法进行预算和预发养老金,这主要是当地还存在部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办法,基本上都是按照分期分批的方式来解决。
比如当地还有在2023年之前办理退休的人,这批人属于优先解决的范畴,在财政资金支付压力大的情形下,优先解决2023年之前退休的人的重算复核,然后再解决2024年之后退休的人,通过几年的时间逐步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最终过渡到当年退休的,按照新办法一次核算,回归养老保险本来的面目。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各地的统筹层次不完全相同,有的是省级统筹,有的是市级统筹,有的地方还是县级统筹,统筹层次的不同是影响退休人员二次重新核算进程的因素之一。统筹层次越低的地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压力越大,养老保险基金不足的,需要财政来补助,这对当地财政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基金是按照统筹层次进行单独管理的,不像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是实行全国统筹。机关事业的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将2014年9月30日之前办理退休老人也纳入了统筹范围,这部分退休老人以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所需经费完全靠财政划入,这也增加了财政支付的压力。
综上所述,在2024年3月从事业单位退休,到现在为止还在领取预发的养老金不是个例,在部分地方的确存在。按照人社部发(2015)28号文件的规定,在2024年10月1日之后办理退休的人,养老金完全按照新办法计算。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金的重算复核工作各地都在启动,按照分期分批落实的原则,估计在今年底,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该耐心等待的时候还要等待,心急是没有必要的,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才更重要。